對崗位經驗進行復盤,并萃取崗位經驗,做成課程
——崗位核心技能梳理(也可做成崗位工作手冊)
對自己深度參與過的事件進行深入地反思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,從經驗中學習——從直接經歷中歸納總結某種規(guī)律,以期在未來的實踐中應用,這是人類最智慧之處,也是學習的最精要之處。愛因斯坦說:學習就是經驗,其他一切都是素材。組織中最大的浪費莫過于對經驗的浪費。
管理哲學家查爾斯·漢迪(Charles Handy)說:“只要對過去經歷的事情加以反思,學習就發(fā)生了?!睍W習的人,不會輕易放過每一段經歷,遇事必問:當初為什么出發(fā)又是否達到目的?我從中學到了什么?下次如何改進才能做得更好?在過去自己真實的經歷中學習,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,在互聯(lián)網飛速發(fā)展的今天,復盤能力顯得尤為重要。復盤的落腳點要透過情景,找到問題背后深層次的結構,只有掌握了深層次的結構,才能做到遠遷移——遠遷移才能發(fā)揮復盤更大的價值?!盾髯印駥W》有言:“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”說的就是要學會復盤。《易·系辭下》亦有言: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——復盤就是退以求申的過程。
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的今天,知識、經驗都會加速貶值,組織能夠傳承的只有文化和思維方式。百年基業(yè)的組織最了不起之處在于:他們總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、萃取方法并傳承下去,以至于無論遇到什么挑戰(zhàn),他們都有不變的應對方法——通過復盤萃取出最有價值的“方法技能”。
馬克·吐溫(Mark Twain)說:“真實的故事比虛構的故事更離奇,因為虛構的故事總要考慮其客觀可能性,而真實的故事則不考慮這些?!币虼?,在真實發(fā)生過的事情的復盤中學習比從虛構的故事中學習更有效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:在事件經歷的過程中,當事人有了實在的行為投入和真實的情感體驗,如果通過復盤進行深入反思和總結其內在的規(guī)律和方法,那么,真實事件的復盤最能促成當事人的行為、情感和認知融合,這三者的深度融合才能致真知、促真行。拿自己的真實經歷復盤實際上是從自身行動開始,回味真實的情感體驗,再總結規(guī)律,升華為方法論。而學習別人的案例則會完全不同,其實質是從他人的行為和體驗中,用共情或視覺想象來獲取間接替代體驗,然后歸納升華背后規(guī)律,這種從他人的經歷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其實還只是“坐而論道”,因為欠缺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,學習者就很難去實踐,終究還是不能實現(xiàn)自身的認知、情感和行為三部分融合,終究難以“實處著力,知行合一”。因此,對自己真實的經歷復盤和學習他人的案例,看似都是“案例教學”,但背后的內在情感能量運用方式還是有很大的差別。
從實踐中總結經驗、萃取方法并傳承
畫家黃永玉說:勝利者的傳記里有很多夸張的東西,而失敗者的傳記里 有很多真實的東西。對自己深度參與的事件進行深入地反思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,從直接經驗中歸納總結某種規(guī)律,以期在未來的實踐中應用—— 這是人類最智慧之處,也是學習的最精要之處。反省復盤的落腳點要透過 情景,找到問題背后深層次的結構,只有掌握了深層次的結構,才能做到遠遷移——遠遷移才能發(fā)揮復盤更大的價值。
方法技能是組織智慧的核心
世界五百強企業(yè) CEO 有三分之一有 GE 經歷,為什么 GE 的經理人總能夠勝任?
為什么郭士納能夠從食品行業(yè)的 CEO 輕松勝任 IT 巨頭 IBM 的 CEO?為么麥肯錫的小小顧問能給各行各業(yè)的巨型公司做咨詢?有沒有不變的法則應付風云變幻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?又如何在看似各異的工作實踐中抽取出不變的法則?
在互聯(lián)網時代的今天,知識、經驗都會加速貶值,組織能夠傳承的只有文化和思維方式。百年基業(yè)的組織最了不起之處在于:他們總能在實踐中總結經驗、萃取方法并傳承下去,以至于無論遇到什么挑戰(zhàn),他們都有不變的應對方法。這個不變的應對方法,就是通過組織的實戰(zhàn)復盤,萃取出最有價值的“方法技能”。
復盤崗位經驗,將組織最佳實踐打造成課程
好的、實用的課程是在反復實踐中持續(xù)完善的,研討式的課堂是最好的完善課程的手段,我們幫主學員建構思想的同時,學員也幫助我們建構課程。每堂課上,老師都能從學員身上搜集更典型、更鮮活的素材,每堂課中和課后,課程都可以敏捷迭代和優(yōu)化。本單元重點討論如何快速將組織智慧開發(fā)為課程。
如何將崗位經驗做成課程:基于崗位經驗的葡萄式課程開發(fā)
如何能夠讓崗位課程敏捷迭代?
表現(xiàn)性課程目標的制定
如何在崗位課程中組織學員有效互動
課程的邏輯設計與有效編排
如何進行主題閱讀與理論高度的升華
當代著名教學設計與教學技術專家,教育心理學家戴維·梅里爾(M. David Merrill)認為,教學要達到3E性能“Effective,Efficient,Engaging”,即學習效果好、效率高、學習者參與學習的熱忱及主動性強。一堂好課的價值體現(xiàn)在其是否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得解決實際中遇到問題的知識和技能,而非在其光鮮的外表和漂亮的多媒體形式。培訓師/講師的工作在于開發(fā)那些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,并能夠保證效果、效率和參與性的教學策略。
傳統(tǒng)的純講授式的課堂上是“折騰”老師,而現(xiàn)在的新型課堂完成了一個大翻轉,是要“折騰”學員。只有學員全身心參與體驗了課堂,和同學老師一起解決問題,一起在課堂中貢獻智慧,基于建構主義獲得屬于自己的點滴收獲,這樣的課堂才算是成功,才能在學員心中留下痕跡,才有可能發(fā)生行為層的改變。
課堂教學不應該是老師的個人獨白,而更應該是集體的智慧對話。課堂就是讓學生建構自己知識的“對話場”,課程就是要“對話的主題”,每一個對話的參與者都可能從其他參與者那里獲得新的信息、新的觀點與啟發(fā)——每一個人都是其它人進行學習的重要資源,每一個“對話場”中的人也都會有意無意地成為其他人的“老師”。
關于教學模式:美國著名教育家和培訓顧問布魯斯·喬伊斯(Bruce Joyce)認為,教學模式就是學習模式,因為真正的教學在于“教學習者如何學”。好的教學模式一定是“教”和“學”雙向的成功。科學而系統(tǒng)的教學模式,使老師能夠輕松做到:目標更明確(知道要做什么)、內驅力更強(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)、程序更清晰(知道應怎樣去做)以及靈活性更強(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做什么具體調整),簡言之,教學模式是把教學的科學性、藝術性和技術性完整的統(tǒng)一起來。朱熹亦曾言:“事必有法,然后可成。師舍是則無以教,弟子舍是則無以學?!蹦軌虼竺娣e提高教學質量,亦提供廣大老師在專業(yè)上迅速成長的蹊徑,就存在于“教學模式”之中,中小學及成年人的教學概莫能外。
莊子講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也說明,如果掌握了事物的門道,就“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”。反之,則事倍功半,損刀還費事。
著名教學設計專家列夫·蘭達(Lev N. Landa)指出,教學模式是“使以前天才能夠做到的事一般人也能去做”??茖W而系統(tǒng)的教學模式,使老師能夠輕松做到:目標更明確(知道要做什么)、內驅力更強(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)、程序更清晰(知道應怎樣去做)以及靈活性更強(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該做什么具體調整),簡言之,教學模式是把教學的科學性、藝術性和技術性統(tǒng)一起來。
教學設計是一項專業(yè)性極強的工作,也是培訓師/講師需要掌握的必修技能,因為只有課程設計開發(fā)得足夠完善,且符合成年人的學習特點,才能調動廣大學員參與性積極性,減輕老師授課的壓力?!爸v好課才能講好課”——第一個好是指設計好課堂教學,第二個好是指把課講好。也就是說,講“設計好的課程”才能把課講好——一個經過精心設計與準備的課程,反而對培訓師/講師的授課能力要求沒有那么高了,因為什么時候做互動,什么時候做討論,什么時候做分享,老師需要點評和總結什么內容,課程里面都已經預先做了設計,老師只要按圖索驥地操作就行。
崗位經驗萃取與課程開發(fā):
系統(tǒng)學習基于崗位經驗的課程開發(fā),并根據(jù)教學實際進行調適性應用教學策略;系統(tǒng)學習課程開發(fā)核心策略,親身體驗符合認知規(guī)律的教學設計才能讓學生“學會”;
能夠綜合應對多種實際教學情境,靈活運用課程開發(fā)技能進行相匹配的內容及形式的開發(fā);根據(jù)具體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與開發(fā),并調用合適的教學策略實施教學;
學習創(chuàng)建培訓師/講師自己的課程開發(fā)工具箱,利用適宜工具快速收集素材實施課堂教學。系統(tǒng)學習創(chuàng)建培訓師自己的工具箱的方法和過程,梳理多種教學工具的適宜人數(shù)、適宜課程種類、適宜時長;
學習如何根據(jù)人類大腦的特點有效組織課堂教學,并匹配相應的教學工具已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;辨別不同的教學工具對教學效果的影響程度,以及如何不斷優(yōu)化已掌握的教學工具的方法,靈活應變是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保證的關鍵。
公司核心業(yè)務包括旅行式團建、培訓式團建、主題式團建、策劃式團建、體育式團建、戶外式團建。起贏培訓不斷追求團建產品創(chuàng)新與服務超越,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與創(chuàng)新力的團隊建設品牌。
查看更多